OG真人-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引领青少年重返剑道,在挑战与乐趣中成长
初秋的北京,天气微凉,但城北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馆内却热气蒸腾,雪白的剑道上,十几名身着全套防护服的小剑客们正手持花剑,或凝神静气寻找时机,或迅捷出击攻势如潮,金属剑身相互撞击发出的清脆声响、脚步快速移动摩擦地板的“沙沙”声、以及教练不时的指导与孩子们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充满活力与激情的画面,场边,一位气质干练、目光专注的中年女性正认真观察着每个孩子的动作,时而点头赞许,时而走近轻声点拨,她,就是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随着课外培训活动的有序恢复,王钰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推动青少年击剑运动发展中,她的核心理念清晰而坚定:“我们的首要目标,不是急于培养冠军,而是要让孩子们真正享受重回剑道、享受这项运动本身带来的快乐。”
后疫情时代的回归:重拾剑柄的意义
在过去的一段特殊时期,许多常规的体育训练被迫按下暂停键,包括击剑这类需要面对面交锋、对场地有一定要求的项目,孩子们只能通过线上课程进行有限的体能训练和动作模拟,缺少了实战的氛围和即时反馈。“那段时间,能感觉到孩子们对重回剑道的渴望,”王钰回忆道,“击剑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面对面的交流、一种气场的碰撞,隔着屏幕,很多精髓是无法传递的。”
当训练恢复正常后,王钰和协会的同仁们首先思考的,是如何帮助孩子们平稳、愉快地过渡。“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要求他们立刻恢复到过去的训练强度和竞技状态,孩子们需要时间重新适应装备的重量、剑道的长度、以及对手的存在感,更重要的是,要重新点燃他们对击剑的热爱,消除可能因中断而产生的生疏感甚至畏惧感。”王钰强调,这个阶段,“快乐击剑”的理念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协会鼓励教练们在前几周的训练中,多设计一些趣味性强、对抗性适中的游戏和练习,比如设定情景的“闯关”游戏、小组协作挑战等,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重新熟悉剑道,找回手持钢剑的感觉,将“回归”本身变成一件值得期待和享受的事情。

击剑:超越胜负的素质教育
在王钰看来,击剑运动对于青少年成长的价值,远不止于竞技场上的输赢,它更是一座综合素养的修炼场。
“击剑被誉为‘格斗中的芭蕾’,”王钰解释道,“它不仅仅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如灵敏度、协调性、爆发力和耐力,更重要的是对心智的磨砺。”她谈到,击剑要求运动员在电光火石之间做出决策,需要高度的专注力、快速的应变能力和冷静的头脑。“每一次交锋,都是一次微型的大脑体操,孩子要学会观察对手,预判意图,控制情绪,甚至在失利后迅速调整心态,这种在压力下思考、在挫折中奋起的能力,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至关重要。”
击剑深厚的礼仪文化也是王钰尤为看重的一点,比赛开始前的敬礼,结束后的握手致意,对裁判、教练、对手的尊重,都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孩子们的纪律性和绅士风度。“剑道之上,是对规则的敬畏;剑道之下,是品格的塑造,我们希望通过击剑,让孩子们懂得何为尊重,何为公平竞争,何为优雅地面对胜利与失败。”王钰表示,协会正在推动将礼仪教育更系统地融入青少年击剑培训体系中,让“以礼始、以礼终”成为每个小剑客的自觉行为。
摒弃急功近利,关注长期发展
面对当下部分家长存在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态,以及过早追求比赛成绩和名次的现象,王钰表达了她的忧虑和建议。
“有些家长孩子刚练不久,就频繁询问何时能打比赛、何时能拿名次,这种焦虑情绪很容易传递给孩子,让他们把击剑视为一种负担,而非乐趣。”王钰恳切地说,“击剑技能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和耐心的打磨,过早地施加压力,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兴趣,甚至导致运动损伤。”
她呼吁家长转变观念,将关注点从短期的成绩转移到孩子长期的成长上。“请多看看孩子因为坚持而变得更有毅力,因为专注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因为面对挑战而变得更加勇敢,享受过程,热爱运动本身,这些内在的收获远比一块奖牌更有价值。”王钰介绍,北京市击剑协会正在完善青少年运动员的等级评定体系,更注重基本技术、战术意识和运动精神的考核,而非单一的比赛成绩,旨在引导训练回归本质,鼓励孩子打好坚实基础,享受持续进步的快乐。
创新举措,营造良好氛围
为了切实贯彻“让孩子享受击剑快乐”的理念,北京市击剑协会在王钰等负责人的推动下,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
协会加强了教练员的培训,特别强调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水平青少年的教学方法研究,要求教练善于激发兴趣、耐心引导,避免单一枯燥的机械化训练,协会优化了青少年赛事体系,增加了面向低年龄组别、入门水平孩子的趣味赛、挑战赛,降低参赛门槛,强调参与和体验,也组织技术交流营、明星运动员互动等活动,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增强他们对击剑文化的认同感。
王钰还特别提到关注青少年心理需求的重要性。“我们会定期与孩子和家长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惑,训练馆应该是一个让孩子们感到安全、被接纳、能获得成就感的地方。”协会鼓励俱乐部营造积极、支持性的团队氛围,让队员之间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减少不必要的内部竞争压力。

展望未来:让更多孩子爱上击剑
谈及未来,王钰眼神中充满期待,她希望以北京为示范,进一步推动击剑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普及,让这项充满魅力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运动走进更多学校和社区。
“我们希望打破击剑‘高大上’的刻板印象,让它变得更加亲民,击剑所需的入门门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重要的是有一颗勇于尝试和坚持的心。”协会计划与教育部门加强合作,开展“击剑进校园”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在体育课上接触并体验击剑的初步乐趣。
“看到孩子们在剑道上眼神发光,享受每一次进攻与防守,享受与伙伴们的切磋交流,享受战胜怯懦后的自信笑容,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最大动力和意义所在。”王钰说,“成绩水到渠成,但快乐是当下的,我们的使命,就是守护好这份快乐,让剑道成为陪伴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的一片宝贵天地。”
训练馆内,又一轮练习结束,小剑客们摘下护面,脸上泛着红晕,汗水晶莹,彼此交流着刚才的得失,笑声朗朗,王钰走上前,不是点评技术细节,而是和孩子们击掌,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那一刻,剑道之上,快乐如此纯粹,运动的真谛在钢剑的交锋与心灵的共鸣中,熠熠生辉,这不仅是一项运动的回归,更是一种成长方式的生动实践。